日期:2025-07-22 03:23:34
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十月六日,一道圣旨从北京紫禁城发出: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迁至安庆。自此,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会,结束了建省近百年来“省会寄居他省”的尴尬局面。
从1667年安徽建省至今,这片横跨长江淮河的土地上,竟有八个城市先后担任过省会或临时省会,省会变迁次数高达二十余次,堪称中国省会变迁最频繁的省份。南京、安庆、合肥、蚌埠、六安、金寨、芜湖、屯溪...
1667年,清康熙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策:将庞大的江南省(明朝南直隶)一分为二,建立江苏和安徽两省。安徽由此诞生,省名取自省内最重要的两座城市——安庆与徽州的首字组合。
然而这个新生省份却面临一个尴尬局面:安徽布政使司(掌管民政的省级行政机构)仍然寄驻在江宁府(今南京)。而南京此时已是江苏省会。
于是出现了奇特景象:安徽省级行政机构在南京办公,而安徽巡抚、按察使司等机构却在安庆办公。安庆只能算是“副省会”,真正的行政中心仍在南京。
“一省两省会”的局面持续了整整93年。这期间,安徽学子甚至需要前往南京参加乡试,因为按规定乡试必须在省会举行。
1760年,乾隆皇帝终于解决了安徽“省会分裂”的问题。他下令江苏布政使司迁至南京,安徽布政使司则迁往安庆。安庆首次集齐省级“三司”(巡抚、布政使、按察使),正式成为名实相符的安徽省会。
安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,扼守长江中下游咽喉,军事地位重要。在随后的近百年里,安庆迎来了作为省会的黄金时期。
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、第一座自来水厂、第一家电报局、第一部电话、第一条官办公路、第一个飞机场..这些近代化设施都作为省会配套诞生在安庆。
文化上,起源于安庆桐城的桐城派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,涌现出方苞、姚鼐等文学大家。艺术上,安庆潜山人程长庚率领“四大徽班”进京,徽剧与多种戏曲融合,最终催生出国粹京剧。
1853年,太平天国运动打破了安庆的宁静。2月24日,太平军攻克安庆,将其作为天京(南京)西部的军事屏障和安徽省会。清廷则将省会仓促北迁至庐州府(合肥),合肥首次成为安徽行政中心。
1861年9月5日,在经历了惨烈的“安庆保卫战”后,清军重新夺回安庆。次年,省会迁回安庆,开启了第二段长达52年的省会时期。
1911年辛亥革命后,安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,省会开始频繁迁移。1914年,袁世凯任命军阀倪嗣冲为安徽督军,倪嗣冲将官邸设在自己势力大本营蚌埠,蚌埠意外成为新省会。
蚌埠博物馆
1920年倪嗣冲离任后,省会又迁回安庆。但仅过五年,1925年7月又迁往蚌埠。1927年8月,国民政府在芜湖设立临时省会,但仅维持两个月就迁回安庆。
抗日战争时期是省会变动最频繁的阶段。1938年1月,日军沿长江进犯,省会匆忙迁往六安。6月12日安庆沦陷,六安也岌岌可危,27日省会再迁至大别山区的立煌县(今金寨县)。
1943年1月2日,日军进犯立煌县,上演了一场“两天迁三地”的惊险剧:1月3日省会迁至叶集(今六安市叶集区);1月5日又迁至霍邱县李家圩;14天后才迁回立煌县。抗战胜利后,1945年11月,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将省会迁至合肥。
1948年,随着解放战争推进,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一年内上演了“省会大逃亡”:8月从合肥迁回安庆;1949年2月迁往芜湖;3月再迁屯溪(今黄山市屯溪区)。4月28日屯溪解放,国民党在安徽的统治终结。
解放后的安徽出现了 “无省无省会”的奇特局面。1949年4月15日,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在合肥成立;5月13日,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屯溪成立,后迁至芜湖。安徽被一分为二,由两个行署分治。
这种分治状态持续了三年。1951年12月,皖南行署迁往合肥,与皖北行署合署办公。1952年8月7日,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两行署,成立统一的安徽省。8月25日,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正式成立。
合肥成为最终赢家并非一帆风顺。作为解放初期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,合肥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交通相对闭塞。1950年代,不少省领导主张将省会迁到条件更好的沿江城市芜湖。
1958年,毛泽东视察安徽,针对省会之争作出指示:“合肥不错,为皖之中。是否要搬芜湖呢?从长考虑,比较适宜”。领袖一锤定音,终结了省会搬迁的议论。
合肥成为省会后的发展堪称奇迹。1949年城区仅5平方公里、5万人口的小县城,如今已成长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、市区常住人口400万的大城市,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。
联美配资-联美配资官网-证券配资公司-比较出名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